做出口贸易久了,你会发现,原产地证书几乎在每一票货物中都会出现。可是真正去问很多企业负责人,他们会觉得这张证书只是清关的“必备附件”,甚至有人直接把它当作一份常规文档,交给货代处理,不去深究细节。
但我遇到过的几个案例,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份文件的分量。
一次是某家江苏的木制家具厂,他们出口到澳大利亚,报关时原产地证没准备全套(缺少一份补充证明),结果被海关要求补交,货柜直接滞留码头近一周。滞港费不说,买家因为交期拖延取消了后续订单。这类情况,其实不少见,尤其在欧洲、澳洲和东南亚港口,海关对于优惠关税资格的审核格外细致。
还有另一类企业,明明能申请到FTA优惠关税(比如中国—东盟自贸区),却因为觉得“手续麻烦”,直接按普通税率走。少算的几个百分点,看似无关紧要,累计下来,每年可能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额外成本。
所以,原产地证书的价值至少有三点:
1、直接降低进口关税,尤其在自贸区合作框架下;
2、加快清关效率,部分国家对合格证书货物提供绿色通道;
3、提升客户信任度,特别是大宗订单中,买方常要求查看产品溯源证明。
至于办理过程,建议企业自己留意细节,不要全程甩给代理或货代。证书的品名、数量、发票号、原产地声明,必须和出口单据完全对应,否则很容易被质疑。
有经验的外贸人通常会在出货前一周就确认好所有资料,而不是等到订舱后才临时准备。尤其在上海、青岛、深圳等口岸,原产地证常是影响退税和放行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