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党英杰在海关总署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她说,《规划》首次提出了重点枢纽口岸示范、口岸设施升级改造、口岸智慧创新、口岸国际合作四大重点项目、建立口岸综合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开展口岸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持续优化口岸经营环境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口岸数据安全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适应口岸发展的投资保障体系五大举措。
推进五型口岸建设。
《规划》提出要全面落实新时期岸优质发展要求,以口岸综合绩效评估为抓手,统筹推进安全、效率、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党英杰说。
据通知,“十三五”期间,港口进出口货运量221.9亿吨,进出口货运量146.37万亿元,出入境人员26.27亿人,出入境交通工具1.47亿辆(架、列、船)。港口工作在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规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口岸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先进、建设集约高效、运行安全便捷、服务完整优质、管理规范协调、危机应对快速有效、口岸经济创新发展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现代口岸。到2035年,将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化港口,高质量完成五型港口建设。
截至2020年底,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港口有313个。党英杰表示,针对多年来地方普遍存在的重开放轻管理现象,《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开展口岸综合绩效评估,并将其作为“十四五”期间口岸工作的总抓手和牛鼻子。从港口硬件设施、交通能力、投入产出、运行安全、港口通关便利化、智能化、管理服务、驱动能力、绿色环保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评估港口本身的建设、运行效果和服务水平。
评价结果为口岸准入和退出、示范口岸建设等政策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引导口岸优质发展。党英杰表示,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绩效评估是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口岸工作由重开放向重管理转变,推动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
实行严格的准入标准。
随着国家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战略,各地对港口开放的需求更加迫切。为了实现地方口岸开放需求与口岸检验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平衡发展,提高口岸效率,《规划》对“十四五”期间的口岸开放项目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标准。
如果‘十三五’规划项目没有实施,将严格控制“十四五”项目申报。党英杰表示,原则上省级行政区域已列入“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但“十“十三五”地方政府未按照国家口岸管理有关规定向国务院提出申请,无法说明合理理由的,“十“十四五”将严格控制口岸开放。除非修改邻国或国家口岸的定义。
在此前提下,该计划为航空、边境、水运等不同类型的港口制定了相应的准入标准。
比如省级行政区域内有按照国家口岸管理有关规定应当退出的,或者国务院批准开放3年未通过验收的,或者1个以上航空口岸未达到客货运输考核标准的,原则上在“十四五”期间严格控制机场开放。对已列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的机场开放项目,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和现有航空口岸运行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后再开始审理。
对于边境港口,属于共建“一带一路”或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的重大项目和重大项目,直接服务于边境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项目优先。水运口岸加快向以地级市为单位的一城一口岸整合。
优化围绕枢纽口岸的布局。
“十二五”以来,国家对非枢纽机场作为航空口岸的对外开放限制越来越严格,鼓励非枢纽机场以国内形式从枢纽机场“借船出海”实现进出境功能。党英杰介绍,根据规划,将围绕枢纽口岸优化口岸布局。
其中,针对沿海地区,进一步推进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粤港澳大湾区、西南沿海五大港口集群发展,加快大通关建设。对边境地区而言,我国边境省区既有重要的公路、铁路、水运、民航运输枢纽,又有重点枢纽口岸、物流节点口岸、便捷运输通道等边境口岸开放体系。对于内陆地区,支持有条件的内陆地区现有港口增加国际客货航线航班,根据需要增加汽车、药品等进口港口和海关指定的监管场所。
此外,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对机场作为航空港开放的需求尤为迫切。对此,党英杰表示,设立航空港不仅要考虑机场本身的运行条件、航线网络规模和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国家港口的整体布局,以及海关、边检等港口检验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数据显示,支线机场设立的航空口岸大多效益较差,不仅浪费了海关、边检等检验监管资源,而且削弱了中国枢纽机场的国际竞争力。该计划提出,要统筹推进航空口岸优质发展。构建与国家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相匹配的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调高效的航空港口体系,构建更加符合新发展格局和“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国际航线网络布局。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支持北京等10个国际枢纽和天津等29个区域枢纽的航空口岸做大做强,运长期不达标的航空口岸关闭,鼓励非枢纽口岸优化整合航线。严格控制非枢纽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的开放,鼓励和推动其他城市聚集在枢纽港实现进出境功能。党英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