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合同中,**FOB(离岸价)和CIF(成本加保险加运费价)**几乎是使用最广的两个交货条款。很多企业在谈判时习惯性沿用,却很少真正计算过两者带来的隐性成本与风险,结果经常出现利润被侵蚀或责任难以界定的情况。
一、FOB的隐性风险
FOB条款下,卖方负责将货物装船并完成出口清关,但之后的运输、保险、风险都由买方承担。
问题在于,装船前后的时间差,一旦货物在港区意外损坏,责任认定常常模糊。而在上海洋山港、宁波港等繁忙口岸,等待装船的周期长,装卸风险更高。
二、CIF的额外成本
CIF条款下,卖方负责货物运至目的港,需支付运费和保险费。
对卖方来说,看似控制了物流,但往往因国外运价透明度低、保险方案不熟悉,导致成本偏高。此外,部分买方会要求特定保险覆盖范围,若未谈清楚,索赔时可能产生争议。
三、企业最常犯的三个错误
1、盲目沿用旧合同条款,不核算最新运价和保险标准;
2、忽视不同目的国的清关成本和进口税收变化;
3、未在合同中明确责任分界点,如货物装卸点、保险生效时间等。
四、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在签订合同前,让专业外贸顾问或代理公司核算不同交货条款下的总成本;
·对于运价波动较大的市场(如南美、非洲),尽量避免CIF或谈判共享运费波动机制;
·在FOB模式下,提前与买方确认货物交接细节,避免港口责任争议。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交货条款不只是谈判的“习惯选项”,而是决定盈利与风险分担的关键。每一份外贸合同,都应该提前算清成本、写明责任,而不是等问题发生后再去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