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888-0577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贸学堂 - 外贸常识

出口也有“敏感清单”?了解两用物项贸易的通关细节

        在外贸实务中,有一类商品既可用于民用,也可能被转用于军事用途,被称为“两用物项”。不少初次接触出口业务的企业,常因不了解此类产品的特殊管理要求,导致货物卡关甚至被通报。

出口也有“敏感清单”?了解两用物项贸易的通关细节.png

一、什么是“两用物项”?

        简单来说,两用物项是指既具有民用功能,又可能被用于军事或敏感领域的设备、软件或技术。如高精度测量仪器、某些种类的无人机系统、卫星通信部件等。

二、关键环节一:出口前的许可判断

        企业应根据《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比对自身产品,一旦涉及目录内品类,必须提前向商务主管部门申请出口许可证,尤其是在上海、深圳、天津等口岸城市,监管执行极为严格,查验频次高。

三、关键环节二:技术参数的申报精度

        在出口申报环节,报关单填写“商品名称”与“用途说明”必须与许可证保持一致,且不得模糊带过。比如“工业控制设备”这一表达无法通过上海浦东海关的机检系统,必须具体到型号与用途。

四、关键环节三:是否需要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证明?

        如果出口目的国为中东、东南亚或南美某些国家,海关或主管机关会要求提供最终用户、最终用途证明,且通常需要由进口国政府或机构盖章。未准备该文件可能会导致许可证延期甚至退单。

五、企业易忽略的问题:

        ·忽视了出口地口岸的差异性要求。例如同样是出口高频电子元件,上海洋山港口可能需附加技术检测单,而在北方港口则不一定强制;

        ·产品有改动但未重新备案许可证;

        ·境外买方变更或地址模糊未及时更新最终用户信息;

        ·盲目参考其他公司的申报模板,未结合自身产品特点进行参数拆解。

实务建议:

        从长远角度看,企业应将“两用物项合规出口”纳入内部风险管控体系,建立技术归类、用途审查、客户背景筛查等一体化流程。如果企业常年出口至东欧、中东、拉美等区域,应特别关注贸易政策的实时更新,并与报关行保持紧密联络,提前对通关口岸的管控细则做实地调研或预审机制建立,可大幅降低查验率与合规风险。


电话咨询
公众号

扫一扫
千诺微信公众号咨询

返回顶部